“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连日来,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卧佛镇木门村上空,总会时不时飘荡着“木门之音”少年合唱团孩子们悦耳的歌声,让这个正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小山村被浓浓的希望和幸福包围。
这个让村里孩子新奇又兴奋的合唱团,是资阳市人民检察院驻该村第一书记昌朝文和他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手组建起来的。在他们看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乡亲们日子过好了,还要丰富乡亲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木门村,因这里有始建于明朝的全国罕见仿木结构石建筑“木门寺”而得名。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省级“四好村”,该村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全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可喜目标,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图景。
“文化振兴,才能让美丽乡村焕发新活力!”新一轮驻村人员到任后,就与村两委一道,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思考。
驻村工作队为合唱团排练
乡村文化振兴,从娃娃抓起。连日来,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直忙活着该村少年合唱团的事情:他们从该镇石鼓九年制学校选拔了40名留守儿童,并以“木门寺”“木门村”等极富地域特色的IP为合唱团命名,成立了“木门之音”少年合唱团,成为该村首个合唱团。同时,由驻村队员、市文化馆四级歌唱演员刘浩宇担任教师,对合唱团进行专业指导。孩子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总是积极刻苦开展学习和排练。不少孩子表示:“唱起歌,就总会让我们充满了欢乐和幸福!”“加入合唱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的音乐爱好,更激发了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合唱团的成立,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点赞:“少年合唱团的成立,不仅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还有助于让孩子们变得更勇敢、更自信。”
驻村工作队与合唱团合影
到木门村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特别关注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们与村两委成员共同策划,联合安岳县文化馆“送文化下乡”,为村民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其中,“木门之音”少年合唱团的崭新亮相,为村民们进行了首场汇报演出,引得村民们阵阵掌声。
“留守儿童是需要社会予以更多关爱和帮助的特殊群体,组建留守儿童合唱团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有助于乡村和美和振兴。”资阳市人民检察院驻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昌朝文表示,将围绕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大家在乡村大地上描绘出更美丽的风景,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资阳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立足检察职能指导驻村工作队在木门村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进一步丰富村民议事管理形式、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效助力木门村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水平实现“加速跑”。目前,木门村集体经济规模达100万余元,年收入20余万元,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